2023年3月21日晚,bet365在线体育投注-bet365网站
专业学位“名家讲坛”第60期如期举行。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陈思和教授来到bet365在线体育投注-bet365网站
大金报告厅,为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了“论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bet365在线体育投注-bet365网站
院长助理朱宏飞副教授主持,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陈思和,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作协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
讲座伊始,陈老师从自己导师贾植芳先生的例子引入,阐明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贾先生曾在日本留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他还未完成自己的学业却毅然决定回国。贾先生的伯父是个商人,知晓此事后对他进行劝导,希望贾先生继续在日本、欧洲等地深造,或前往香港帮助自己照看产业,不要参与国内战争。但贾先生还是婉言谢绝了,回国后的他积极投身抗战,之后又从事文学创作和社会进步运动,因此多次被捕入狱。贾先生在晚年回忆过去种种时感慨万千,但依然表示自己从未后悔当时的选择,“过太安逸的生活,对我来说没有意思”。陈老师深受自己导师的感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的一波“读书无用论”盛行的氛围中,依然选择坚守学术岗位,教书育人,醉心学术。也是在这个时候,陈老师开始思考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转型及其原因。
陈老师以“庙堂意识”、“广场意识”和“岗位意识”概括了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多元分化。“庙堂意识”指的是古代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陈老师以人们纪念诸葛亮、张衡、孙思邈的情况做对比,说明了古代对于一个士人的评价标准局限于其政治官宦生涯,读书人也只有通过仕途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种现象在晚清戊戌变法后发生了改变,当时的读书人失去了科举这一做官的途径,亟需探索一种新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为此,翻译家严复潜心翻译,为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而努力;张元济改造了商务印书馆,建立起现代出版的基业;鲁迅先生则弃医从文,立志唤醒麻木的国人;报业巨子史量才用心经营《申报》,试图用真实的新闻揭露社会现实;······陈老师将这种现代知识分子即使不做官不从政却仍心系社会,对社会意识产生影响以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定义为“广场意识”。随着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分化。部分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选择走革命道路;而另一部分如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等则选择在具体工作岗位上从事教育、著述和研究,贡献于社会进步。这便是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起源。
讲座最后,陈老师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热爱自己的岗位,树立“岗位意识”,以自己在岗位上的成就实现人生价值。
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感谢陈思和教授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陈伟烨
修订人:缪炜
审核人:朱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