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号上午,香港金融管理局研究部经济研究处高级经理、高级经济学家、专业学位导师张文朗博士应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世经系王健老师的邀请,与12级国际商务班的同学们一起,分享其对于“中国劳动市场”的最新研究成果,课程主题为“中国劳动市场的变化对劳动成本的影响”。
课堂上,张文朗博士围绕以下3个问题展开阐述:1、劳动市场变化(劳动力供求变化)对工资的影响有多大?2、劳动力对东部沿海地区雇工与工资产生了多大压力?3、研究结果有何政策启示?
张博士首先描述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他指出,中国劳动力增长自90年代以来呈现下降趋势,并将在数年内变为负增长,而年轻劳动力已出现下降趋势;部分沿海地区甚至出现了劳动力短缺迹象,即“民工荒”;最低工资持续上调,外出民工工资2011年上涨21.2%。有鉴于此,有些学者与投资者认为中国已经出现劳动力短缺,对工资造成了相当的压力,并担心工资压力会在较大程度上推高中国通货膨胀。
中国劳动力市场是否出现短缺,对工资的影响有多大呢?张博士为同学们阐述了他的观点。他通过分析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紧张度的“即期弹性系数”得出:在短期,总体而言,劳动供求变化对工资影响不显著,只有部分地区私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对劳动力供需比例反应相对灵敏,而国企和外企反应并不灵敏;按区域看,东部地区的私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反应比较灵敏。在长期,根据即期弹性推算的东部地区港、澳、台企和私企的长期弹性要高于即期弹性,但仍然较小。为什么劳动力市场变化对部分地区私企与港、澳、台企业影响较大?他指出,这是中国劳动力结构性问题:本科及以上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而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比如技术工人)相对短缺,而这些劳动力主要被私企和港澳台企业所雇佣,因此出现了“民工荒”。
劳动力对东部沿海地区雇工与工资产生了多大压力呢?张博士主要从流动劳动力对该地区不同企业工资的影响来阐述,因为大部分流动劳动力被东部地区吸纳。他指出:在短期,流动劳动力下降10%,使私企工资上升约1%,港澳台资企业工资上升0.3%,对其他企业工资无影响。流动劳动力下降10%,各类企业就业将减少0.5-1.0%;在中长期,流动劳动力下降10%,使私企工资上升3.6%,港澳台企工资上升0.9%,对其他企业工资无影响。流动劳动力下降10%,各类企业就业将减少2.0-4.0%。
通过以上分析,张文朗博士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变化在整体上尚未对工资造成压力,但局部影响有所显现,特别是对东部沿海地区港澳台与私企影响已见端倪。这可能反映了中国总体上还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但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以及劳动力供需错配现象已经存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劳动力市场分割,农村与城市劳动力市场处于隔离状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存在制度上的限制;还有中国面临的教育问题:高等教育发展非常快,但职业技术教育停滞,技术工人短缺等。
张博士认为,结构性的劳动力供给问题如果持续发展,可能进一步增加某些行业的工资压力,并损害中国出口竞争力。如何缓解结构性工资压力呢?他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区域间劳动替代弹性较高,理论上生产者可以转移到内陆地区,降低生产成本;消除城乡劳动市场分割,适当发展职业与技术教育;从就业角度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照顾低端产业的同时,发展高端产业,发挥高技术和高等教育的优势。其后,张文朗博士与同学们展开深度交流,课程最后在阵阵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