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 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 专家观点 / 正文

视点|尹伯成:我国改革开放: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必由之路

  发布日期:2018-04-02  浏览次数:

提要: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不但使我国富了起来,而且使我国进入了习近平新时代。在新的时代,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完成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在这个伟大征程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仍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关键词:改革开放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宣告,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高度来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展望改革开放的未来,也许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富起来:经验探索与理性反思

(一)我国社会经济面貌的翻天覆地变化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我国GDP只有三千多亿元,按当时汇率计算也就一千多亿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如今,中国经济总量翻了200多倍,稳居世界第二,每年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每年经济增长给全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1978年中国人均GDP是222美元,2017年就达到8582.94美元,为1978年的38.66倍。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包括上天的、下海的;社会生产能力在不少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二位。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仅缺吃少穿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而且精神文化生活开始丰富多彩。过去给外地亲戚朋友发个紧急信息要上邮局发电报,现在拿起手机立刻通话;过去北京到上海坐火车要整整一天甚至更长,现在半天不到就达;过去只看到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现在中国人到国内外旅游成风;人的寿命也大大延长(人均预期寿命在1949年是35岁,1981年达到68岁,2006年达到76.34岁);过去农村孩子上大学几里路范围才有一个,现在农村孩子几乎个个想上大学。所有这一切,不都是大家亲身感受到的吗?

(二)艰苦探索和伟大决策

四十年来这巨大变化那里来的?现在有各种说法,但所有这些说法归结起来一句是: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使我国富了起来。为什么?因为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逐步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不再受外国的摆布,这为以后富起来、强起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中国要富起来、强起来,都不过是句空话。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从经济建设角度看,成就也是很大的。1949年时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由于战争原因只有1936年一半,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比才17%,人均收入是27美元,相当于当时印度的一半,全国钢产量不到16万吨。到1952年,经过3年恢复,工农业总产值就恢复到解放前最高的年份1936年;1953-1957年的一五时期,苏联支持的156项重工业项目使我们的大批基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二五时期即1957-1962年,浮夸风等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经济大起大落。即使如此许多大型钢铁、炼油企业也是建立起来了,初步打下了后来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文革时期,我国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和影响,但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也还是有成就的,两弹一星基本上都在那个时候上天的。总之,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尽管经历了曲曲折折、反反复复,但经济建设的很大成就还是不可抹杀的。刚改革开放的1979年全国工业企业达到35万个,固定资产达到350亿元,相当于旧中国一百年积累起来的工业固定资产的25倍。因此,我们不能看到后来的飞速发展就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绩。

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国的经济本来完全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之所以没有能够这样,一是因为在三十年中,一直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搞政治运动,没有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就是在经济建设中,这些成绩的取得,代价也是巨大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模式牺牲了农业应有的发展,也牺牲了人民生活的相应改善。笔者1956年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工作后整整17年拿51.7元工资没有调整。当然,我的经济待遇还不能算是很差的。许多工人熬了二三十年,工资也只有40多元,这不能不挫伤人们积极性。然而,最大的经验教训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问题。这种体制通过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如何生产,都由政府统一安排,以行政命令方式实现。企业名义上也称为“工厂”、“商店”,实际上都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拔一拔动一动的算盘珠,不能自主经营,缺乏经济活力。企业和个人都吃国家大锅饭,经济效率低下,产品严重短缺。为什么会实行这种经济体制?这有多种原因,但最主要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只有资本主义才会真正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传统观念一直要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以后才逐步得到纠正。这次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不仅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把党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上耒的战略转移,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三)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那时的改革开放主要是经济领域的。改革就是要将原来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如何束缚生产力发展,上面说了;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发展无非是靠增加投入生产要素和提高要素效率这两个方面。先看改革开放如何使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生产要素最主要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自然资源。

从劳动投入增加看。中国改革开放时,正值人口红利高峰到来,改革允许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带来了大量新增劳动力,实现了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传统农业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矿业的资源配置转变,而且促使工矿业企业原有职工增强了竞争压力。劳动力质量也有所提高。改革开放耒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为这种提高打下了基础,一支能使用先进技术的劳动队伍开始不断成长、壮大。

从资本投入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资的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源源不断进入中国。由于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制度的废除,企业更新换代设备的动力、压力也大大增强。这都显著提高了生产能力。

从自然资源的利用看,改革开放以后,本来许多荒废的山林、水面都逐步得到利用,种植水果、经济作物,饲养鱼虾等。这样,改革开放后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商品短缺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再看改革开放如何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首先,市场化趋向的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场经济是一种产权明晰、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济,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产品在市场上认货不认人,你的产品质量好,购买者就把货币选票投给你,你就会在竞争中取胜。因此,市场化趋向的改革开放完全改变了计划经济中由大锅饭制度造成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局面。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动力和压力;劳动者也不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尽心尽力干好活。一句话,经济活力大大增强。

第二,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使同样多投入的要素能带来更多更好产量,提供更多更好服务。高速公路和铁路的运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智能化管理的操作,也都使全要素生产率大大提高。

第三,改革开放使中国面向了世界,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世贸组织以来分享了全球化利益,充分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给我国带来了莫大机遇和利益,包括挖掘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的巨大潜力,扩大了生产,又通过进出口扩大了市场需求;利用外资弥补了储蓄和外汇缺口,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短短几年就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巨大经济差距。

还不能低估的是,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前,考核各级政府领导成绩的是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中表现,而改革开放后的考核指标变成了经济增长。因此各级政府都千方百计要把经济搞上去。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和不断改进的社会管理,要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不可能的。尽管一度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出现过政府“越位”带来的一些问题,但不能因此忽视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总之,改革开放确实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富起来了。说到这里,自然就会产生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四)几点理性反思

一个是如何正确认识对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经济建设的评价问题。应当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中国现代化作了种种探索、走了弯路,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切为后来邓小平成功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学习的一个最好方法,也许就是从所犯错误中学习。中国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可能都是这种艰巨的探索。它说明,用阶级斗争思维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问题是行不通的,用群众运动而不按科学规律搞经济建设是不成功的,用文化大革命方式阻止党内领导干部腐败和蜕化变质也是行不通的,可能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是在当代用计划经济办法搞社会主义必然失败。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时代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留给我们宝贵精神财富。教训是用高昂代价换得的。过去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想用革命战争年代的“群众运动”耒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路走不通,必须另外寻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个是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确实,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别是扩大了。改革开放以前的大锅饭时代,贫富差别很小,社会基尼系数长期在0.2左右;改革开放以来,差距不断扩大。联合国有关组织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比较合理,而我国本世纪以来一度达到0.47左右。差别确实大了,须通过改革和发展耒改善。一些利用特权和不正当手段攫取来的财富应当消灭,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形成的过大差距应当调节和缩小。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一定差别存在的必要性。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效率是建立在一定差别基础上的。劳动生产率是竞争中提高的。允许有经济利益上差别,才能有竞争和进步。不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奋发图强先富起来,不允许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自我发展,怎么会有进步和效率?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认识我国对外开放让外国人赚钱问题,甚至有人拿我国几百、几千吨商品换人家一架波音737飞机说事。不错,外国人耒中国投资、作买卖是为了赚钱,中国对外开放是给外国人赚了不少钱。然而,我们的对外开放能指望外国人不是为了赚钱就耒和我们打交道吗?对外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把市场经济的范围扩大到国门之外。市场经济中,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都是一种交易。交易要成功,就得让对方能赚钱,有利可图。市场经济的大师亚当•斯密早就说过:“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作买卖,他首先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1邓小平同志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2然而,这种帮助绝不是在恩赐中实现,而在是交易中实现的。你不给人家赚钱,人家凭什么要帮助你。我们让人家赚钱,我们获得了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比不让人家赚钱搞闭关锁国不知要好多少倍。

最后,还要讨论一下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有些同志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恶化了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对过去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看法,说什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何全面地历史地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思考和研究。应当认为,通常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大多优先考虑的是发展这个硬道理,因为人首先要吃饱肚子。发展,尤其搞工业,确实往往会影响生态环境。当年,英国伦敦也曾成为“雾都”。事实告诉我们,越是贫穷的时候和地方,越不会在意生态环境。后来我们经济上去了,但环境污染了,党中央就不失时机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且下大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既不能因为要发展就不要生态环境,必须抓紧治理,但是也不能用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去否定当年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邓小平提出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强国之路4,这两句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中最重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5党的领导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加强四个意识中,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最重要。核心就是领袖,有了核心,必须要向核心看齐。马克思关于乐队必须听从指挥6,列宁关于群众、政党和领袖关系的那些重要论述7,必须牢记。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这样伟大事业和伟大的斗争,没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和领袖,是绝对不行的。今天,我们这个核心就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二)改革开放与新时代

当今中国进入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开辟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这个新时代。

首先,是改革开放为中国进入习近平新时代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更高的历史方位上。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近30年,尽管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经济建设成就,但由于党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上的问题,社会经济面貌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贫困落后的状态,“一穷二白”面貌并没有真正改变。改革开放使中国这块长期沉睡的神州大地迅速焕发起生机活力,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用短短三十多年时间很快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发展的环境和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显然,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二,改革开放促使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最关键的根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尽管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的灾难中解救了出来,但由于原来经济基础实在太差以及浮夸风等种种原因,广大人民始终没有摆脱缺吃少穿的局面,当时大家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温饱问题,因此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人们缺吃少穿的局面改变了,温饱问题解决了,而且大家有了更高的需要层次,比如要求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住房、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等;不仅如此,大家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角度提出了很多要求,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安全等需要。这完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任何人生活在世界上,首先总要满足吃饱穿暖的生存需要,然后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拓展。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才使我国人民有了上面这些美好生活需要,但面对这些新的社会需要,我国在供给方面还有很多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约束因素。发展不平衡有地区的(如东南和西北部)、城乡发展的、供需结构的、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等。发展不充分指创新能力、发展水平还不够强,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发展方式也需要进一步转变等。完全可以理解,没有改革开放及其带来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怎么可能变化呢?

第三,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步步实现。现在我们之所以说进入了一个习近平新时代,是因为我们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不但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且要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而这个新时代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是全体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力拼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够步步逼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靠改革开放。现在,我们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我们前面还有不少路程要走,不少难关要过,靠什么?靠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坚定不移走好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

总之,是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改革开放能带来这样一个新时代,说到底还是改革开放释放了我国巨大的生产潜力,带来了经济大发展。因此,过去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

三、改革开放强起来,新时代的新使命与新征程

(一)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在经济领域可能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离开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可能还要迈开更大步伐,尤其是如何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问题。具体说耒:

一是要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我国公有制企业如何根本上解决产权虚置、产权激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因为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像民营企业那样产权明晰。如果产权激励缺乏,就难以保值增值,长此以往,国有企业就很难生存与发展,更谈不上为公共利益服务。目前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可能要通过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耒解决问题。这种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方面具有弥补市场缺陷、考虑公共利益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考虑盈利,使资本保值增值功能。

二是要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如果没有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只是句空话,因为资源首先是指生产要素。目前,我国要素看起来可以自由流动,其实不然。人才和劳动力流动受到户籍制度以及住房困难的限制;土地是国有的,流动要听命于政府;资金控制在银行手中,政府多次说商业银行要支持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原因是给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都是要靠进一步深化改革耒解决。

三是价格反应要灵活。价格对市场供求变化反应必须灵活,供过于求要跌,供不应求要涨,价格还要跟着成本走,资源配置才会跟市场走。但现在要真正做到这样还有一定难度。一方面,许多国有大企业垄断了市场和价格,如通讯的价格长期不变,因为价格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三家垄断的,如果不是有微信出来,估计这三家垄断通讯大企业几十年的长途电话双向收费这种世界上少有怪现象可能还要继续下去。另一方面政府在一些方面还要掌握一定的定价权,难以让商品价格跟着供求变化走。例如,一些药品市场上长期脱销,消费者明明需要,但国家有关部门怕涨价影响生病的消费者利益不让调整价格,生产企业不肯进行亏本生产,结果反而严重伤害了消费者利益。因此价格如何反应灵活,也是改革中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四是竞争要公平有序。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包括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都要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短,在公平有序竞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国有的和民营的企业在许多方面目前还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待遇,这里面有诸多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即使都是民营企业,在竞争中还要讲关系、走后门。竞争中无序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里,说到底可能还是要政府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

五是企业要优胜劣汰。过去传统观念总认为,企业优胜劣汰是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现象,不懂得市场竞争中企业必然优胜劣汰,也必须优胜劣汰,否则经济就没有效率,社会也不会进步。但目前在我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比较难。比方说一些产能过剩的国有大企业,如果随便关门,大量职工如何安置就是个大问题。再如,我们股市上许多烂公司早就应该退市,但不仅不退,股价还可能一路飞上天。怪不怪呢,不奇怪,因为中国股市还未真正摆脱投机市状况。公司越烂,人们越是预期马上会资产重组,从而获得追捧。

诸如此类问题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任重道远。至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改革,任务同样很重,这都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完成的任务。

要实现如此艰巨任务,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人以为资源配置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认为政府以后应该管得要越少越好。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实际上,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更何况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固然,政府剥夺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越位”不行,但没有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的“缺位”同样不行。任何一国的职能,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各个方面。就经济而言政府的职能定位可大致概括为:弥补市场不足(解决市场失灵)、促进社会公平(如收入再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政府是国家权力机构,完全有能力耒实现这些职能。现在我们迎耒了习近平新时代,比任何时候更有条件发挥有效政府的作用。例如,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正确判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正确方向,制定了改革中结构性改革的正确策略。都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一个相当有为、有效的政府。

(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坚持扩大开放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包括广度上的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也包括深度上的开放方式创新、层次加深。

关于广度上,应当说有几个方面:一是在开放的国家对象上,不但要继续发展与发达国家经贸联系,继续扩大与它们的经济联系,以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它们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同时还要积极扩大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这不但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要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和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并重,扩大各方利益交汇点。二是在开放的领域上,过去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实物贸易,今后将从制造业领域的实物贸易扩展到包括金融、保险、教育、咨询等在内的服务贸易,实现多领域对外开放,这不但有利于我国在这些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还有利于使我国更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三是在开放的空间上,要从过去主要是沿海开放,今后要拓展到沿海沿边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从深度上理解,“全面开放”意味着开放的方式创新、层次加深,包括与更多国家更多地区建立自贸区。同时,还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放开国际资本进入我国的一些限制,例如外资投入中资企业比例的限制,以更加开放姿态出现在国际经济舞台。全面开放还有一个重大价值,体现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上,不仅应成为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者、维护者,还应在国际规则制定、全球制度建设中有自己的贡献,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平地反映包括广大新兴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部署中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正是“一带一路”建设为相对封闭的内陆提供了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新契机。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应是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以此进一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良好发展前景。

像上面这样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际上就是要发展我国的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有助于实现我国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当前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产业重组、资本流动、要素转移、技术合作和人才流动,为我国利用外部资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在进一步扩大开放过程中,通过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可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包括通过引进更高端生产要素推动科技创新,通过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和利用优质资源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等,这对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都有着非常重大意义。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里既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问题,也有形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前者包括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商业、现代金融、现代文化等各方面都相互协调的现代经济体系;后者主要指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里都不予叙述。这里想说明一下目前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是推动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问题。

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按五大理念来发展的经济。如何践行,在习近平同志的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论述以及2018中央经济工作安排中都已显示得十分清楚,可能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

一是速度。“高速度”发展的指向是数量或规模,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目标,回答的是“快不快”;“高质量”发展指向是质量和效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有的目标,回答的是“好不好”。

二是动力。经济发展初期主要靠增加劳动、资金和其他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是一种粗放式发展方式,今后的发展主要靠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聚焦总要素生产率,是一种可持续的内涵发展方式。

三是布局。这主要指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等的结构布局都要协调、合理,虽然各方面发展都会有快有慢,不可能齐头并进,但不能够长期严重不平衡,“过剩”要“去”,“短板”要“补”,使整个社会经济能有条不紊地按比例协调发展。

四是生态。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因此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来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五是开放,即将我国经济纳入全球经济大格局中来发展,上面已经说明过。

六是共享。这是我们经济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经济发展成果为全国人民共享,既是提高消费在经济发展的需求结构中需要,也是共产党的初心本意。现在全面实现小康、精准脱贫都体现了这点。

可以坚信,过去,我们走好了改革开放这条富国之路,今后,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能走好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

1,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P13,商务印书馆,1977年。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P133,人民出版社,1983年。

3, 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4, 同上。

5, 习近平在十九大代表中央委员会所作报告。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P367。

7, 《列宁选集》,中文版,第197页。

(尹伯成 1936年生 复旦大学教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