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 bet365在线体育投注 / 综合新闻 / 正文

前沿 | 李志远、吴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职业结构变迁

  发布日期:2025-02-11  浏览次数:

bet365在线体育投注-bet365网站 教授李志远与博士生吴磊合作的文章《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职业结构变迁》,在《经济学》(季刊)2025年第1期发表。

本文发现2000-2015年间中国劳动要素在职业间的调整规模巨大,但这一调整未改变整体就业中认知和体力要求的占比。同时,我国劳动要素市场表现为:一是50岁以上劳动力职业选择范围缩小,体力强度要求高,二是中等教育劳动力供给不足,而高等教育劳动力需求不足。

作者简介

图片

李志远,bet365在线体育投注-bet365网站 教授

图片

吴磊,bet365在线体育投注-bet365网站 博士研究生

研究背景:

劳动要素的有效配置对提高生产率以及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和明确劳动要素的分布结构,以及其在不同时期调整的规模和方向。其中,劳动要素在职业层面的分布特征构成了我们理解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抓手。

基于职业层面的考察可以为我们观察劳动要素提供更新、更细的信息。其一,职业作为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标记生产工序的重要单位。如观察汽车生产中的机械工程师、生产线操作工、汽车装调工之间的调整。其二,劳动力在职业间的分布隐含其在生产中的分布,职业的细化和衍生反映经济社会的分工发展。如职业数量从春秋时的士农工商扩展为当前的8个大类、72个中类和436个小类,新职业如健康咨询服务人员、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等不断涌现。其三,职业作为劳动要素参与经济生产的基本单位,不仅反映劳动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异质性,同时职业也是劳动力发挥生产力的边界。人力资本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效率直接反映在其多大程度参与创新类的职业;产业结构在多大程度上升级也直接反映在相应技能要求职业的就业占比中。

研究内容和结果:

本文使用2000,2010和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微观调查中翔实的个体职业就业数据,并结合O*NET数据库对我国共计400多种职业的各种维度(如知识技能、认知能力、重复性、体力要求等)进行客观度量,最终得到以下发现:

(1)本世纪以来我国劳动要素在职业间的调整规模巨大:2000-2015年间中国职业的平均就业占比变动值为0.18%,所有职业的总和就业占比变动值为79.87%,是同期美国就业市场调整规模的3倍。

(2)劳动要素在职业间的调整方向主要为从农业就业转向非农就业,与三次产业的调整方向一致。

(3)在技能分工视角下,整体职业中劳动要素在认知和体力要求中的占比基本保持“2-8分”的格局。这表明劳动要素在职业间的调整主要发生在具备类似技能要求的职业间,劳动在生产中的位置并未发生较大改变。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呈现出更强的竞争性和协同性,竞争性和协同性要求高的职业就业占比提升近20%。

在劳动要素配置的宏观图景下,本文补充异质性劳动力配置的微观视角。具体基于劳动者年龄和教育水平的关键特征观察不同类型劳动要素的配置方向,并描绘出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的两大结构性问题。

(1)劳动者职业生涯周期存在“两端锁定”现象:在25-50岁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涉及的职业和行业种类最多,劳动者相应从事认知、竞争和协同要求高的工作;而在25岁以下或50岁以上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涉及的职业和行业种类显著减少,并相应从事体力强度高,竞争和协同压力小的工作。

(2)我国人力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在低层次劳动要素中匹配较好,但是对中高层次劳动要素存在错配。具体表现为:对人力资本要求处于中等层级的就业市场中,中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占比最低,而高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占比逐年提升。这体现了中等教育水平劳动力供给不足,而人力资本要求处于高等层级的就业市场需求不足,使得高教育劳动者“降位补足”至人力资本中等层级的就业市场内。

研究贡献和政策启示:

本文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为:(1)围绕400多个职业小类讨论,比现有文献中基于八大类职业的相关研究更细,且量化了职业视角隐含的技能需求差异。这使得观察劳动在生产中的位置,考察劳动要素调整的方向成为可能。(2)相较于少数利用多种职业信息开展的研究,本文则详细勾勒了全职业间和职业内的全貌而非局限在某一类职业。

此外,本文观察的特征事实对理解我国本世纪初15年内就业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有重要政策意义。

其一,巨幅劳动要素结构调整以及相对稳定的技能分布反映出我国单一的工业和服务业层次,具有低端性和劳动力密集性的特征。我国需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实现经济活动从体力生产向脑力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打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减少因经济发展不充分产生的“无效竞争”。

其二,中年以上人群(50岁以上)面临缩小的职业和行业选择范围,参与的生产活动以高强度体力生产为主,这在延迟退休的背景下亟待解决。这要求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体力负荷、职业培训进行技能升级,制度创新延长职业生涯周期,在延迟退休的背景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其三,人力资本供需的错位要求快速发展中职教育来补足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同时升级生产结构以增强高等教育水平劳动者需求,辅助我国劳动力市场整体向知识型生产转变。

返回顶部